1 2 3

南拳的技术分析

2014-7-30 23:51| 发布者: 地术拳| 查看: 5946| 评论: 0

摘要: 拳,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福建/广东/广西/湖南/四川/江西/江苏等地.由于各地发展情况不同,故各有各的流派和风格.福建的南拳有洪/刘/太祖/无祖象形等流派;广东/广西有洪/刘/蔡/李/莫/侠家/客家/蔡理佛等流派;湖南有洪/ ...

拳,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福建/广东/广西/湖南/四川/江西/江苏等地.由于各地发展情况不同,故各有各的流派和风格.福建的南拳有洪/刘/太祖/无祖象形等流派;广东/广西有洪/刘/蔡/李/莫/侠家/客家/蔡理佛等流派;湖南有洪/鱼/风/水/火等流派;江西有李/客等流派;浙江的南拳则以地区为界,区分不同的风格;江苏南拳也有苏(苏州)/锡(无锡)/常(常州)沪(上海)等地区的区别.

(一)南拳的技术分析

 1,南拳的特点分析

  南拳的特点   动作刚健朴实,上肢动作较多,腿法/跳跃较少.有时,发一猛劲,因势呐喊,以声助气,以气催力.步法稳固,拳势猛烈,是富于阳刚特点的拳种.

 南拳的风格   南拳的风格多样,各地均不相同,但总的说来,可分两类.一类是含胸拔背,沉气敛臀,短桥小马发短劲.演练时,要求吸腹蓄劲,沉肩屈臀,先收后放.其风格猛烈而动作紧凑.另一类是挺胸坚腰,收腹敛臀,长桥大马发长劲.演练时,要求身正步稳,动作开展,刚劲有力,节奏分明.

 2,南拳技术分析:

  (1)姿势:

★头部:要求头正直,精神贯注,神态严肃.静止时,眼注视手/脚或平视;动作时,手眼相随,协调一致.

★躯干部:胸背,上体身形有挺胸竖腰与含胸拔背两种.流行较广的多桥法的南拳多是挺胸竖腰,擅发短劲的南拳多含胸拔背.含胸拔背不要做成凹胸/驼背,而是胸微内含.

        腰胯,南拳要求拧腰/挣腰.腰力运用得当,可以加强发力.拧腰可提高发力速度,使周身力量集于一点.挣胯可使重心稳定.

  腹臀,不要挺腹或使臀部外突,而是收腹,敛臀,维持躯干正直.

★  腿部:下肢动作要沉稳,重心在两腿中间,防止上重下轻.移要快.

★臀部:“长手贵力足,短手能自顾.南拳的两种上肢技击方式用法不同,但都忌耸肩/抬肘使动作僵硬.南拳桥法较多,如圈桥,直臂在体前绕立圆,圆不可过大.盘桥时,屈臂或臂微屈在体前绕立圆也要高不过头,低不过腰.以上环式动作熟练后,不仅指臂灵活,也演习了防守的基本方法.

 (2)运动方法

  ★稳健沉着:南拳身正/步稳,多短拳,擅标手,跳跃/腿法较少,而腿法又多是屈伸性的,如踢/踹等.踢踹时,要求高不过肩,低不过腰,其他腿法则要求高不过腰.由于南拳中多低腿动作,故下盘稳固.步型以“四平马步为基础,此外还有双蝶步,骑龙步/跑步/拐步等.重心都较低,步型与步法相互转换时,要清楚/干脆.

★劲力突法:南拳的发劲有几种方式.第一种,是快速用力向前,如双冲拳.第二种,在挥臂时,手臂保持一定角度,用劲短促有力.挥动幅度小的如钉拳/短撞拳等.第三种,在臂部肌肉持续紧张的情况下,动作有力/速度较慢而均匀地向前推出,如单推/双推/蝶手推/二字双手推等.

(3)发声助发力:南拳结合发力动作或象形动作,往往伴以发声和吐气,使气与力合,意与形合,内外拧成有股整劲,更劲突出了南拳的刚烈风格.

3,南拳典型动作分析:

(1)麒麟步   麒麟步是南拳的独特步法,它是由盖步/绕步/上步/坐腿成半马步转弓步组合而成的动作的步法.动作过程要求活而不乱,刚而不僵,沉稳有力,对腿部肌肉的收放能力要求高,技术性强,同时还要掌握“意欲往左先向右的规律,辗转折叠/出入有法.第一动盖步要做到轻灵,便于向相反方向转向;第二动绕步要急促催进,迫使第三动出现;第三动上步坐腿成半马步要快而有力;第四动坐腿的脚蹬转,力从跟发,重心前移,借助转体的速度将力传递到腰,以利突然地运用上肢手法.

(2)桥手  桥手是南拳固有的手法.南拳的桥法是指前臂的迟骨侧和桡骨侧骨部位,桥有圈/盘/切/沉/劈/压/架/抽/攻/滚/缠/穿等法。无论何种桥法,均以前臂动作而产生作用。桥法可分为两种:一种是刚劲型的桥法,如切/沉/劈/压/攻/抽/截/剪/挞,此种桥法多呈现直线运动,调动全身或躯体某部,使肌肉瞬间收缩,一呼即发,其动之速/劲之猛,尤能体现南拳的风格特点;另一种则是刚柔相济的桥法,如圈/盘/架/腋/缠/穿,此类桥法多呈现弧线运动,在弧线运动中吸气,肌肉要适度放松,以利动作灵活变化,待动作至终点时,一呼即发,多表现为先柔后刚,仍以刚为主。桥法和冲拳的技术一样,必须调动身体各部或某的功能,把力聚集在“桥”上。桥法是一种攻防意识很强的动作,因此必须在运用桥法时建立攻防意念,同时还要配合呼吸,通过外部形体把内在精神/劲力表现出来,这样的桥手在南拳运动中更能突出起 特点。

(3)左右横裆步上抛拳   上抛拳是南拳长桥大马发长劲风格类型的一种手法,多与横裆配合出现。以南拳竞赛套路第38动左横裆步右抛拳为例:承右弓步架冲拳动作,左脚向前活动,同时左拧腰,左臂向下往抡摆,借迅速拧腰之势活右步,右摆臂的灵活提供条件,但上臂和前臂肌肉要保持一定紧张度,不要松肘松腕,要劲力完整地贯于抛拳。要求身正步活,动作幅度要大,借助腰腿力量,使劲力迅速通过背/臀达于拳眼。为助拳势,通常配以发声,以声助气,以气催力,势势相连,一气呵成,使拳风更猛烈。

(4)一种步型不变配多种手法动作   一种步型不变配多种手法的动作组合是南拳典型动作之一。如南拳竞赛套路第1115动就是一个例子,这组合动作共有5个,马步的步型不变,但在手法上有切掌/左右挑掌/两次双推单指/双标掌/沉桥等的掌/指/桥法。下面简析切掌动作。

 马步双切掌动作,是承左弓步标掌转接而成的。右脚稍向后退步,使右脚前掌着地,脚尖朝东,右膝外展,松右胯,左拳变掌,右掌收至腰左侧,目随掌移,身体略左转,上体微向侧前,含胸拔背,呼吸配合左转体吸气,左脚尖仍朝东不变,为下动转势发劲提供条件;承上势,左脚脚跟蹬碾,同时右脚脚跟前掌碾地,促使两脚尖朝南,腰急向右拧转,借左脚蹬跟和体转之势成马步,配合呼气催两臂内旋使两掌向前切出,运动透达掌外缘,两臂成环状,掌切出即娶气,加大胸/背/臂的肌肉收缩度,起到调集力量和固定拳架的作用,使拳风刚健。

这组动作要求在身步中正前提下,步不变而手法变,动作快慢相兼,刚柔并济,节奏分明。要做好这组动作,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下肢力量,才能承受躯干/上肢/头部的激烈运动而保持马步的稳固。通过这组动作,不但体现南拳运动特点,且能提高肌肉控制力和

南拳技术水平的高低,主要通过套路形式表现。随着武术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和竞赛办法的逐步完善,对南拳技术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南拳运动技术训练内容包括基础训练/身体训练/基本技术/基本技术训练和套路训练,它们即各具有目的/任何又有内在的相互联系。

1,南拳基础训练:

(1)桩功练习  拳谚说“未学功夫,先学马步”。扎马是指桩功练习,它是南拳入门的“开门功”,也上一关键的一步功。通过桩功练习,能尽快掌握南拳基本步型。

桩功练习是南拳步型定型阶段,务须严格动作的规格要求。可面对镜子或找同伴边做边检查,要一丝不苟。

桩功练习有动/静两种形式。静力性练习的时间应视本人条件而定,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不断延长时间,但不得勉强,以免破坏正确的动力定型。应有动有静,静后要动,动静结合,以便较快地消除肢体疲劳,掌握动作技术。

(2)基本方法练习  武术中任何一个拳种的风格特点都通过一定方法来体现的。如果方法不清楚/不确切,就不能更好地突出它的风格特点。因此,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南拳的动作方法,使其规格化,是南拳入门的重点,练习者必须重视。南拳的方法很多,包括手法/腿法/步法/以及身法/眼法等。手法中又分拳法/掌法/指法/爪法/桥法和肘法。不可能一开始就联所有的方法,应根据所学套路的特点选择一些基本的和带规律性的方法重点练习,其他一些方法可在套路学习过程中练习提高。

★重视建立正确的动作外形。一个动作的外形包括步型/手型/身型/眼神以及面部表情等。运动方法最终要通过形体表现出来,外形的正确与否又直接体现了该拳种的技术的优劣,因此,不容忽略。

★应准确地掌握动作的起止路线/力点和攻防含义。构成武术动作的三要素是运动路线/着力点和攻防含义。不同的路线/力点和攻防含义决定不同的运动方法,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。

★要掌握动作的发劲方法。即起于足/传于腰/传于梢的用力顺序和有柔有刚/先柔后刚/刚后必柔的用力技巧,以及足/膝/胯/腰/背/肩/肘/腕/手全身九节劲,节节贯穿顺达的协调性等。

(3)组合方法练习  初步掌握了单个方法之后,为使用得更加巩固和熟练,可根据套路编排的特点,把一些主要的基本方法编排成若干个小组合,作为经常的/反复的训练内容。这对于强化基本技术和后一阶段的套路训练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 手/眼/身法/步/精神/气/力/功,全身内外的协调配合是武术技艺精湛之所在。通过组合方法练习,逐步加深体会动作的规格要求和掌握运动方法,体会动作之间衔接的技巧和连贯性,体会全身的协调配合,会起到积极作用。

2,南拳身体训练:身体训练是南拳技术训练的基础。良好的运动素质能保证南拳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/高度技术,承担大负荷训练和激烈的比赛,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。此外,身体训练对于防止运动员的伤病和延长运动年限有着重要意义。

 南拳运动的身体训练,是以武术传统的基本功为基础的,通过腰/腿/臂/桩功练习,进行身体训练,对身体主要部位的素质训练起着积极的/重要的作用。同时,还可以借鉴一些其他运动项目如田径/球类/技巧和举重等进行训练,使身体获得更全面的发展。

南拳套路的演练,是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进行的,又是以刚猛的力量表现其特点。因此,速度耐力和速度力量的训练,对南拳运动更为重要。

 3,南拳基本技术训练:提高南拳套路水平的基础是基本技术。南拳的基本技术训练在南拳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,它包括南拳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训练。

         单个动作是套路运动的基本素材,首先要一丝不苟地做到动作规格化,才能很好地运用到套路中去,以保证套路的质量。

动作组合训练,目的是在掌握单个动作技术的基础上,通过动作组合的反复练习,进一步提高单个动作的质量和运用能力,为套路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打好基础,做好过渡的准备。选好基本技术内容,是南拳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。动作组合的选择,应根据下列的情况决定:

(1)根据运动员的特点,如肢体较长/力量速度好的运动员可多选择长桥大马发长劲的动作组合训练;形体粗壮/爆发力好的则多进行短桥小马发短劲的动作组合训练,以发挥其长处。

(2)对南拳最基本的/带关键性的步型步法/手型手法/眼法/身法及腿法要狠抓不放,根据运动员不同训练水平和动作组合的复杂/繁难程度,体现循环渐进的原则,使之金国努力能够掌握,并扎扎实实,一步一步地提高。

(3)同类的动作重点练。如南拳竞赛套路挂盖动作,在全套中就有八次出现,把挂盖拳抽出来练习,研究它的特点/运动规律,重点解决关键环节,如能准确地掌握要领,就能做好一串相同动作。

(4)现行的南拳竞赛套路已具多元性,一个南拳运动员的技术全面与否,对提高南拳技术水平极其重要。因此,有目的地选练长拳的基本技术,实践证明,对提高南拳水平是事半功倍的。技术全面是发挥重点技术的保证,反之,重点技术也能促进全面的技术的掌握与发挥。

4,南拳套路技术训练:套路是南拳表演表演和比赛的主要内容,抓好套路训练是提高成绩的重要一环。训练手段:

(1)          分段训练:侧重于提高动作的规格和节奏。

(2)          整套训练。侧重于体力的分配和整套节奏的处理及演练技巧的提高。

(3)          超套训练:侧重于提高专项耐力。

      5,整套演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纠正法:

       (1)动作不规范,影响整套的技术水平。在南拳竞赛评分标准中,动作规格分值占的比重较大,因此,重视动作规格训练在南拳套路训练是比较重要的。造成动作不规范的原因有:

   ★运动员对动作概念不清。动作概念不清有两种情况:一是在整体训练中所遗留的问题,也有因数学经验不足所造成;二是由运动员的学习/训练态度造成。属教练员方面原因的,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而加以解决;属运动员方面原因的,应加强思想教育。在教育方面可采用变换训练方法,针对存在的问题个别辅导。可用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,以组合分段训练手段使之建立正确动作概念,当运动员的错误动作基本得到纠正时,应按动作技术规格要求,进行反复训练,使之得以巩固和提高。

  ★有些单个动作练得规范,但在整套演练时就不规范了。这种现象多属技术不熟练。对于这种情况,应采用重复训练法,将易出现的不规范的动作/组合或某趟的部分抽出来进行重复练习,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。

   ★动作概念清楚,但做不规范。如弓箭步单虎爪动作,弓箭步的脚拔跟,是因为踝关节的柔韧训练,如柔韧性解决了,拔跟现象就迎刃而解。诸如此类的情况,应施以治本之法。

  (2)分段练习的水平和整套演练水平差距大。

   ★在运动员耐力素质一般良好的情况下,体力分配不当,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,影响整套演练水平。对此情况,须在训练前根据运动员的情况进行体力分配方案的设计,经训练检查,取最佳效果,使运动员能将掌握到的动作技术在整套演练中充分地发挥出来。

   ★专项耐力不足,影响整套演练水平。有两种情况:一是基本技术一般良好。对这种情况的运动员,除采用大半套和整套重复训练法外,可适当采用超套训练手段,逐步提高其负氧能力,使其在逐步提高专项耐力的同时提高整套演练水平。二是不但素质差而且某些动作存在技术问题。对这样的运动员,首先要用单个动作练习手段以变换训练法解决技术问题,同时配以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,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和素质的进展,不断缩短间歇时间和增加重复训练次数,从而提高其无氧工作能力,使这类运动员既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,又提高了专项耐力,在整套演练中把技术水平充分表现出来。

  (3)套路演练平淡,风格不突出

   ★常见于改项运动员,因其对南拳运动特点风格领会/理解不深,往往将先前的项目特点带进南拳套路的演练中来。对这种情况,可采用变换训练和重复训练法相结合的手段,个别对待,抓住重点,首先加强南拳基本技术训练,然后抓南拳基本技术训练与套路训练相结合的训练,逐步提高这类运动员对南拳风格/特点/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,以利提高水平。

  ★没有很好地根据运动员的特点选择套路内容,影响其个人特长的发挥。这种情况,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重新考虑选择内容和编排套路。

  ★节奏处理不当。第一种情况是忙乱不清,无重点/无高潮组合动作,一味求快,力浮劲散。第二种情况是动作停顿过多,滞重呆板无生气。这两种情况,要在训练前设想节奏方案,通过实践逐步完善。第三种情况是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差,重点动作缺乏绝对速度,对南拳劲刚势猛的风格特点表现不突出。这种情况,可采用专项内容的短冲训练法,也可采用速度力量训练克服自身体重和外部阻力的练习法,在短时间/多次数/高频率的全力练习中,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,使关键动作的速度力量得以提高,从而整套演练中充分突出南拳风格特点。

  ★协调性影响着呼吸与劲力/攻防意识与劲力的表现,因而导致南拳套路风格不突出。这种情况应以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练习手段,交叉运用变换训练法/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。对一些带规律性的技术环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,常练常新,不断提高。

   南拳运动的训练,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规律,在训练中要注意内外和动静结合的要求。内外结合,就是要求形体动作的准确与完整,内求意识指导动作和呼吸配合,进而达到手眼身法和心志意识的内外结合。动静结合,就是静止性的定势练习和活动性的动作练习相结合,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武术所需要的素质和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,从而提高南拳的技术水平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