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转自福州晚报 记者 程明
文/摄
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正在播出的《远方的家》大型系列节目《江河万里行》福州段节目,全景展示福州闽江沿线风貌,以及“人水相依”的生活图景。昨晚播出的第3集《江畔寻香》中,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州地术拳文化,这一曾经濒临灭绝的“虾油味”地方武术,如今后继有人,且正在不断发扬光大。
1西园村与地术拳的情结
西园村位于福州城区东北部,背靠罗汉山与坑头山,侧临泉头山,三山环抱着这个人杰地灵的村庄。走进西园村佳园小区,你可以看到一幅写着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——地术拳”的巨大横幅,你更会被场馆中传出的阵阵练功声所吸引,这里就是福建省武术协会地术拳委员会的训练基地、西园村地术拳培训中心。
提起地术拳,大家并不陌生,它是西园村的“三宝”之一(西园村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其他两项分别是软木画和“同利”肉燕,俗称“三宝”)。
据介绍,南少林地术拳又称地术犬法、狗拳,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。相传明末清初,福建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,地术拳就是由庵中尼姑四月神尼所创。福州地术拳宗师陈依九在上世纪二十年代,为了进一步拓展武术视野,远渡重洋到了新加坡,先后学了“泰拳”、“柔术”等。在一次偶遇隐居在新加坡的地术拳传人陈阿银后,陈依九拜他为师,勤学苦练得真传,不传之秘始传承。
前几年,宗师陈依九的故居面临拆迁,西园村不惜重金,在寸土寸金的西园村内划出了一块一千多平方米的土地,拨专款建了一座地术拳训练场馆,用实际行动保护、传承和发展国家级“非遗”。西园村还多次出资协办《地术拳会刊》,举办地术拳大型活动,同时把地术拳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加以推广,无偿教学,地术拳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走进西园村百姓家。2
警营“教头”陈伟强
陈伟强是地术拳代表性传承人、福建省武术协会常务理事、福建省武术协会地术拳委员会会长、中国武术段位六段。他自幼喜爱武术,随祖父陈依九、父亲陈政禄习武,受家庭环境熏陶,从小勤学苦练,对祖传的地术拳有较深的体会,深得地术拳法的精髓。陈伟强告诉记者:“学武重武德,这是祖父陈依九的遗训。我们习武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,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少林地术拳。”
陈伟强既是福州市武术界名人,也是福州市警界名人,现任福州市公安局温泉派出所副所长。他在福州警察学校担任武术总教官长达十余年,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民警察与防暴特警队员,能将地术拳地面锁控技术与军警搏击格斗术相融合,还参加过全国公安、武警系统的散打比赛。
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《远方的家》大型系列节目《江河万里行》福州段节目摄制组在福州拍摄期间,编导人员在西园村观摩了地术拳的前世今生后,称赞道:“在全国各地拍过许多武术,像地术拳这样如此注重地面锁控和地面搏击的,实属罕见。”他们点名要传承人陈伟强出镜,这位警营“教头”有生以来第一次应邀在央视屏幕一展绝技。陈伟强说:“这也算是为传承和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力吧!”3国际武坛中的“虾油味”
国人在外国传授国术不稀奇,稀奇的是外国同行不远万里来中国学艺。尼尔是地道的英国人,他崇尚搏击,喜欢运动,迷恋中国功夫,学过中国的咏春拳、虎鹤双形拳等,在英国等地也开馆授徒。2007年,尼尔又一次踏进中国国门寻师求学,遇见了地术拳第五代传人——地术拳宗师陈依九的高足、现任福建省武术协会地术拳委员会副会长林在培先生,在与林在培切磋武艺时,被林在培精湛的地术神功所折服。
尼尔从此迷上了这武坛奇葩——地术拳,要林在培收其为弟子,林在培也被其诚意所感动,通过祭祖、训诫、拜师,正式收其为门徒。尼尔回国后,又在英国传授地术拳,充满“虾油”味的中国武术登上了国际武坛。
2013年4月,尼尔带领英国弟子来福州参加福建省第二届传统武术邀请赛,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来到宗师的故居——西园村祭拜宗师,并在宗师的陈氏祠堂里进行汇报表演,展示了几年下来所练就的铁腿功——将1厘米厚的钢条扫弯,惊愕了正在拍摄的福州电视台“攀讲”节目的主持人与摄影师。
此外,2013年8月10日,波黑共和国莲花武术馆一行七人也专程来到西园训练基地交流学习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