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地术拳在散打中的运用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,运用武术中的踢、打、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,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,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的前身以前称为“散手”,是中华武术传承的精华。在福州本地前称为“交手”“作手”即武艺上的切磋、比武(比试)之意。福建是南拳重要发源地,福州多属南拳系列,因此,在原来旧时福州武艺上切磋皆在小范围内进行,都是点到为止,以“靠基”、“推手”比桩、比马、比手法,在运用手法中以‘箭手、吊神手、戈手、贴根手为常用手法’,脚法多是小寸脚、小勾脚等,注重“门户”、讲究基势,摇身吞吐,练达寸劲。以低桩基手硬断(小臂)为架势进行“交手”。地术拳作为福州拳种之一,免不了这样的“切磋”,多次“交手”后彰显出地术特色。地术拳“交手”讲得是:以桩压桩推山倒、基靠劲化洗脸手。圆桥戈摔马面手、断桥砸锤踩脚莲。势簿劲弱不粘身、落地就势绑绞剪。以上三句狗法口诀,是讲:势均力敌之术,势如破竹之战,势不可挡之变。 地术拳在散手技能训练中,一般以灵活多样的架式、步法来审时度势,不以南派桩架、不似北派站点,不蹲不立、虚实相宜,进能攻,退能守。一字三七步、横掌护心锤为基本架势,偷闪一字、进垫三七为基础步法,手封脚出、步到锤跟为基调打法。以套路中的手法、拳法、脚法为组合的进攻打法,以狗拳之特色的躲闪、灵动为防御守法。拳诀日:偷出一字拳膝到、闪伏蝙蝠中盘袭。(对方进身,我用一字步法闪到对方侧面用拳、膝击打,对方猛攻上盘、我方用中盘躲开攻势、用中盘招式袭击)。这里说明了闪、躲、攻、防之配合,也言明了打法的时间差、距离度(感)。又日;瞒天过海踩马蹄、乘胜出击连环腿。(我方主动进攻时,用虚实的手法为掩饰、实为攻之对方的小腿胫骨或膝,踢、踩到对方后乘机转脚连环击打对方的躯体)。这里简括了主动进攻的招式打法,述说对抗瞬间的变招。再日;地龙伏地一片扫、勾剪绞绑自然用。(对方进攻、我方躲闪由中转下盘动作,扫或踹等击法后用地面的技法击或控)这说了地术拳主动倒地的妙用方式、一入下盘直接攻击其下肢的薄弱部位,然后将其击倒锁控。再日:无奈化解靠灵性、稳神蓄劲败转盘。(我方被摔或击倒,首先要稳定神气、蓄积劲力,寻觅最佳时机、最妙招式转败为胜)这阐述了地术拳在散打中被动倒地时如何转败为胜的定位思路。 招不用死机动灵,势不定形随机变。拳出多招必出脚,脚手结合成顺自然。这是早期流传下来的地术拳“交手”口诀,说得是:双方切磋时,所用的打法招式应灵活运用,切不可招式用满(生搬硬套、固定呆板),所用的架势随时调整,随着变化而变化,或高或低、虚实相继,不可一种架式,容易被对方所掌握自身情况。出手时不可单一或手或脚,要手脚并用,打好组合拳。多练手脚并用的组合拳,出手时必成自然,能随时使出最佳的拳脚组合。以动牵静觅时机,桩虚户开千钧击。静候急躁不错察,招实劲足方好用。说的是:在“交手”双方对峙情况,对方不善于步伐的变化调整,我方可用灵活多变的步法,灵动变化调整进攻的角度,迫使对方调整步法,当对方出现防御漏洞时,及时予以攻击。或静观等待对方急躁时出现的漏洞,予以出击。常练多悟方成器,招熟胆大属上品。 地术拳下盘是地术拳的精华,也是在现实中非常好用的招式,用于静态或相对静态时,绝大部分的练习者会用,但对于高度紧张、对峙或激烈对抗赛中,会用好、用精的人就不多了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少用下盘动作融入真正的对抗训练之中;临场时时机掌握不准,下盘的招式变化不快;下盘的功底不实,基本功过于单一等等。在现代对抗赛中,下盘的技击动作还未十分普及,仅限于本门弟子的练习之用。本门弟子在对抗性的散手对练中,均忽视一点,就是时机!如何在最佳的时机用下盘的动作。拳谱也有说到:犬伏伺动窜咬绞,缠身咬棕朝天脚。就是说,犬与人对峙时往往是等人一下就反扑,用于对抗时,对方用脚、或手时,对方相对而言是较为一个固定的点,便于我方进攻直接用下盘的招式,如抢背击打、扫剪等。近身缠打是容易转入下盘,但要防对方抱实变抱缠。这就是地术下盘入地的时机。懂得这一点后,招式练熟练精就容易了。地术拳的下盘经典招牌架式——下盘阴阳勾,目前尚无发现有很好的破解招式,是散手运动中固守易攻的不可多得的招式! 总之,地术拳在散打运动中尚属蓄苞待放的一朵奇葩!练精练熟上、中、下盘的各种招式,在对练中挖掘,在对抗中提升,在传承中弘扬!无愧于宗师的厚望! 陈伟强 |